咨询热线

010-64414097

2025ish供热展

徐伟:暖通产业节能不与环境改善“为敌”

   2009-03-04 18660
核心提示:暖通空调是人类为改善居住环境质量所取得的革命性胜利,如今却频频受到能源等现实问题的残酷制约,人类究竟该如何接受这场挑战?

暖通空调是人类为改善居住环境质量所取得的革命性胜利,如今却频频受到能源等现实问题的残酷制约,人类究竟该如何接受这场挑战?

有人这样形容当今中国暖通空调行业的发展,“采暖打过长江进南方,空调杀出关外入东北”。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让越来越多的建筑安装上了暖通空调系统,也让越来越多的人有了舒适的享受。这本是改善民生的大好事,却由于国家节能减排政策的推进而渐渐遭到众人置疑。改善人类居住环境与节能减排果真有很大的矛盾?暖通空调业界又当如何面对这一新问题?笔者对业内著名专家徐伟进行了专访。

    节能与环境改善有矛盾

    中国建设报:我国暖通空调专业的发展对人类的居住生活在未来将产生怎样的影响?

    徐伟:这方面可以简单概括为两个发展方向。首先要提高人类居住的舒适度。比如说,北方很多地方对于供暖的要求仅仅是控制在16摄氏度以上。这是什么概念?这种温度下,人需要穿相当厚的衣服才不会感觉冷,事实上并不舒适,而我们需要提升温度来改善人体的舒适度。在北京,供暖温度大多控制在20摄氏度上下。其次要改善室内的空气质量。通风换气是人类对于呼吸健康的基本要求,没有新风,室内存留和人体散发的污染物便无法排除,进而对人的健康造成影响。如果没有窗户或者条件不允许,就需要空调系统来完成这项工作。

    这些是我们工作的职责,如今却遇到了突出的矛盾。人类对于室内环境和舒适度的要求越来越高,相应的建筑能源消耗就越来越多。不管是提升舒适度,还是加大新风量改善室内空气质量,都需要能源支持。在国家大力倡导节能减排政策的背景下,在建筑能耗中占有一半比重的暖通专业本应首当其冲,如今却似乎在“唱反调”。各类能效标准不断修订,使得我们常常要“一箭双雕”。这个矛盾不可避免,又迫在眉睫。

    中国建设报:解决这一矛盾,国外是否有可借鉴的经验?

    徐伟:对待这个问题,世界上总体走出了两条路线。发达国家首先充分保证人类的舒适度和健康性,然后再谈节能。这和他们的资源优势和雄厚的经济实力有很大关系。

    中国选择了另外一条路线。作为发展中国家,我们不可能像发达国家那样“享受”。因此,我们所追求的是舒适度和健康水平适度提高,并兼顾节能问题,以求得一种和谐。在科技水平不断发展的过程中,这种状态也在不断改善和推进,许多产品不仅更节能,还充分满足了人类对于舒适和健康的需要。

    中国建设报:业内人士对此是否有更为深入的研究?

    徐伟:想要协调好这个矛盾,既是政策问题,又是技术问题。这确实是很多业内专家所关注的大课题,虽然他们在这方面付出了不少努力,但目前所有论证还没有具体的结果。

    节能减排是中国长期的发展战略。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虽然我国人均能耗很低,但总量仍很大。在人均资源储量并不宽裕的情况下,这点我们必须重视起来,节能工作也因此变得紧迫。行业各界包括产品制造商、系统设计者、建造者以及运行管理者,都需要携起手来,一起为节能减排作出贡献。

    节能是蕴藏已久的商机

    中国建设报:不少暖通空调厂商特别是中央空调设备厂商,已经认知到节能减排的重要性和蕴藏在其中的商机,您认为,他们该如何把握住节能的机遇?

    徐伟:我认为,他们首先必须熟知国家政策,特别是节能减排方面的相关政策。现在关于节能减排的法律法规有很多,其中不仅仅有一些指导和约束条款,更有不少优惠细则。了解关于节能减排的激励措施非常必要。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国家不断修订能效等级标准,使产品的能效提升,这是正确的引导方向。但中国毕竟还是发展中国家,能效提升过快将导致生产成本急速增加,而这部分成本最终将转嫁到消费者头上。我们需要适时把握一个度的概念,能效提高要与中国发展水平相一致,不可过激或过缓。

    中国建设报:对于节能减排政策,国内外中央空调厂商的理解和作为有所不同,他们好像有着各自的理由。

    徐伟:国外中央空调厂商很早就接受了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节能减排的思想始终贯穿在企业发展观之中。很多欧美的大型厂商除了提供设备之外,还经常参加可持续发展的活动,支持相关的公益事业。像开利、特灵等品牌,对于可持续发展都始终给予极高的重视,他们的关注点有两方面,一是符合自身经营理念,二是与公司品牌形象建设有关联。他们知道节能减排是社会和全球永恒的主题,这方面不断加大关注力度和投入,可以有效提升品牌自身的知名度。当然,还有很多企业有这样的社会责任意识。

    比较而言,国内厂商关注的程度就要逊色一些。这与他们在中央空调方面的建设规模尚且难与跨国厂商抗衡有关,因此对这方面的投入也受到了局限。很多厂商虽然规模很大,却分散在很多产业板块上。总体来讲,国内大多数中央空调厂商还处在发展阶段,与国外同行在“做大做强”方面存在着距离。不过我们应当认识到,他们已经起步了,而且步子迈得很坚实,速度也不慢,要给他们充分的自信。

    中国建设报:这次金融危机是否会影响设备厂商在节能减排方面的投入,他们又当怎样谋求出路?

    徐伟:金融危机是所有中央空调厂商今年所需要面对的最大课题。国内经济状况仍不明朗,但厂商面临的形势是一样的。企业应当接受现实,在节能减排上多下功夫,不断调整发展战略以求得应对。我认为,国内设备厂商要想发展,首先要脚踏实地地在产品研发方面更多付出,要有更多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向更高端的技术发起冲击;在产品质量方面提出更高更严格的标准,管理体系也需要加强提升。

    这些内部机制的基础建设和不断完善是所有国内厂商实现腾飞的基础,然后就可以加大营销力度,调整营销策略。可以说,暖通空调产品几乎都是没有壁垒、完全市场化的产品,设备选择仍然由品牌、技术、质量、服务以及用户喜好来决定。

    国内厂商在研发和基础建设方面还处于相对薄弱的环节。其中,研发未来的发展方向首先是提高能效,寻求更加高效的关键器件、关键部品和关键技术;其次要注重环保,对于制冷剂替代要有自己的研究和动作。此外,努力提升产品的整体质量很重要,这需要从产品技术、原材料以及控制管理等环节抓起。节能环保和产品质量是消费者心中永远的天平,只有不断在这方面下功夫、做文章,企业才能形成良性发展。那些跨国百年厂商在消费者心中的形象不是一两天就建立起来的。国内厂商要认识到百年厂商培养品牌形象的努力和代价。

    节能的关键是系统能源优化

    中国建设报:国内设备厂商在生产和研发方面相对落后,是否会影响我国暖通行业节能的步伐?

    徐伟:建筑节能在暖通空调领域主要由系统能源优化来决定,整个系统是否达到集成的优化是建筑能源运行的关键。产品只是相对必要的条件,但并不充分和完全。

    我知道国内一座非常有名的办公楼,用的虽然都是最好的设备,却被抨击为“最耗能的建筑”,完全不能达到节能的预期,原因就在于他们忽视了系统集成的重要性。建筑系统的节能绝非仅仅由中央空调冷机来决定,某种意义上,节能不是产品运转的结果,而是通过系统整体运转的形式来表现。

    刚才提到的是系统“大集成”的概念。从微观来看,中央空调冷机自身由压缩机、冷凝器、蒸发器等部件构成,其实也可以看作为一个“小集成”。压缩机目前仍然是国内设备厂商的软肋,绝大多数厂商要靠从国外专业压缩机生产厂商进口或者合资生产。虽然我们不能像特灵、开利等国外厂商生产自己的压缩机,压缩机性能也无法达到最高水准,但我们完全可以通过合理优化,做出节能的中央空调设备。我认为,国内外厂商的产品性能差距已经不太明显,关键问题在于细节掌控。产品的质量、寿命、可靠性、工艺水平以及人性化程度将直接影响消费者的最终选择。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更多>同类新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