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010-64414097

2025ish供热展

地铁场所的空气质量如何?

   2020-09-11 110520
 地铁已是城市人群重要的交通工具,如下表是2017年主要城市的地铁运力和日客流量情况。

源自网上整理数据

地铁场所人群密集、流动性强、涉及面广和影响范围大。关于地铁环境的卫生情况,一些城市已开展了调查工作。

地下车站集中空调通风系统

按WS 394—2012《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规范》测评要求,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测试了在2017年7~9月期间,上海市9条地铁线路(12个地下车站)的24套集中通风系统,包括送风系统中微生物和可吸入颗粒物、风管内表面积尘量和微生物、冷却水和冷凝水中嗜肺军团菌等卫生学评价。

通风空调系统反映的主要污染物是细菌、真菌问题。24套集通系统送风中:PM10、细菌总数、真菌总数合格率分别为96.9%、65.9%、65.2%;新风量合格率仅为10%;风管内表面积尘量、细菌总数、真菌总数的合格率为84.8%、100.0%、100.0%;冷凝水和冷却水中嗜肺军团菌的合格率分别为100.0%和95.8%。2000年前启用的集通系统的送风中PM10、细菌总数和真菌总数合格率分别为95.0%、60.3%、75.0%;2000~2010年间启用的集中通风系统前述指标的合格率分别为100.0%、83.3%、83.3%;而2011~2017年间启用的集中通风系统前述指标的合格率分别为96.3%、57.4%、42.6%。

以上测评数据可见,地铁场所空气卫生情况并不是与地铁建造的新或旧直接相关,上海市新建造的2011~2017年间新的运营点通风系统,反而较2000~2010年间启用的通风系统卫生质量差,这可能与地铁场所通风运营维护水平、客流量水平相关。

车厢空气质量

笔者与同济大学研究团队于2019年6~8月测评了上海地铁部分线路的空气质量。

如地铁2号线,典型的CO2环境如下表,

通过测评可知,工作日早、晚高峰地铁车厢内CO2浓度上班高峰最高可达3874ppm左右,下班高峰最高可达2805ppm,是地铁环境限值标准1.9~2.6倍。测试发现,CO2峰值出现在人民广场、南京东路、南京西路等交通换乘站点。车厢CO2浓度与车厢内人数有一定相关性大,同时与站台通风水平也有关联。

CO2浓度高,可引起人员困倦、乏累,同时引发地铁隧道温升、地铁车厢、站台的细菌滋生、空气异味等系列问题,疫情期对病毒防控也带来挑战。

地铁环境问卷调查

有文献对上海地铁站台环境的问卷调查:58%的乘客认为处于中等水平,有13%乘客分别认为处于良好水平,只有9%的乘客认为空气质量为优,有20%的乘客认为地铁站台场所空气环境差。

环境指标的健康效应

地铁内的细菌总数与通风口的洁净程度以及斌烽广告的运行状况有着密切关系,细菌总数超标易引起传染性疾病。氨的主要来源为呼吸与人体汗液的排放,进入人体肺部易刺激黏膜,产生炎症。可吸入颗粒物多产生于新建线路的建设施工与运行过程中,同时,颗粒物受列车运行产生的活塞风的影响,可通过通风系统进入地铁内。CO2来源于人体呼吸代谢,CO2 过量会使人感到气闷、头晕、心悸。

结语

地铁环境包括地铁地下空间环境和车厢环境,对地铁环境最直接的体验是热湿环境。夏季室外高温高湿条件下,本次也对上海部分地铁环境测评:夏季高峰时段平均温度为25℃,相对湿度79%。说明地铁系统投入了大量的空调运营成本,保障了热湿环境的良好体验。

另一方面,就地铁空气污染物类型,主要包括细菌、氨、CO2、PM2.5、PM10等。据笔者的实际体验中,部分地铁通道、站台环境还有空气异味问题,以及一些线路车厢、站台环境高噪声等问题。总体上,新风量不足,难以有效换气并稀释空气污染物是地下车站、地铁车厢卫生环境等最大障碍,通过应用空气净化措施、去除CO2措施等也许是保障地下卫生环境的一个解决路径。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更多>同类新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Baidu
map